阿拉丁商贸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广发21年春季总量论坛圆桌嘉宾“论道春夏 变局与新章”纪要

2021-04-11| 发布者: 阿拉丁商贸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广发证券2021年春季总量论坛时间:2021年3月31日地点: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主持人:戴康CFA广发证券策略首席...
赚钱

  广发证券2021年春季总量论坛<论道春夏,变局与新章>

  时间:2021年3月31日

  地点: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

  主持人:戴康 CFA 广发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

  嘉宾:

  曹燕萍(太平资产权益投资部总经理)

  张科兵(易同投资总经理、研究总监)

  唐华(贝莱德投研部董事)

  (嘉宾发言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机构立场无关)

  戴康: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圆桌论坛环节——“论道春夏·变局与新章”,我是圆桌论坛的主持人广发策略戴康。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三位分别来自保险资管、私募基金和外资的重量级嘉宾,他们都在业界享有盛誉。他们将从多元化的视角与我们分享他们对于当前市场、资产配置、投资方法的看法与经验。

  首先有请太平资产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曹燕萍女士。燕萍总是非常资深的投资大咖,曾先后在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海富通基金、国金证券研究所等机构任职,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的经验都非常丰富,在资产配置,绝对收益投资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第二位有请易同投资总经理、研究总监张科兵先生。科兵总进入证券行业历任研究员、研究部总经理,早年知名会计事务所的财务背景和研究经历奠定了卓越的自下而上选股能力,在交银施罗德基金期间其所带团队3次获基金金牛奖,随后创办了易同投资。

  下一位有请贝莱德基金投研部董事唐华先生。唐总拥有16年丰富A股市场研究及投资经验,此前任职于施罗德担任首席代表并参与管理中国A股旗舰股票基金,获得晨星5年期股票基金最高五星评级。也是熟谙我们A股市场的外资代表。

  欢迎三位嘉宾入座。

  很荣幸可以请到三位大咖和我们一起分享探讨,今天的环节大致上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就市场非常关心的热点话题来请三位大咖分享交流,第二部分三位大咖分别来自险资、私募和外资,我想依据不同机构特点来请教各位。

  第一部分

  戴康:首先是第一部分,今年我们看到,对外的新一轮的中美高层对话开始了,对内看到了央行在一季度的例会上删除了“不急转弯”的表述,我们看到中外局势以及对内政策不确定都有所上升,当下我们如何理解内外不确定对A股的影响?尤其是大家可能关心的是二季度A股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分别是什么?

  曹燕萍:非常荣幸接受广发证券的邀请,和各位同行一起交流。这次疫情对于全球的冲击大家也看过历史的数据,二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冲击,他复苏过程也呈现出很多和以往典型的经济周期不一样的差异,我们创造出一个新词汇,他是K型复苏。我们觉得这种不均衡的复苏他的演变路径的不确定性其实是我们现在作为买方投资来说面临比较大的困惑。

  我们现在看到因为疫苗在全球的普及,他具有不均等的特征,可能发达国家打的覆盖率像美国已经到了40%,预计5月份某个时间点就到了70%,他对于需求复苏比较有利,加上拜登推出了比较重磅财政刺激的方案。中国通过自己的疫情管控近期疫苗推进也现在加快,我们的需求恢复也会好一些。

  但全球来看有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疫情管控没有很有效,加上疫苗的可获得性其实比较差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疫情把供给曲线左移了,一些国家得到了恢复,一些国家恢复的比较缓慢,美国这种财政计划他往右拉需求曲线,大家可以想一下,比较典型的一个结果,量价的关系,他通胀上行压力比较大,价格要在更高水平上才可以实现供求平衡,如果供给曲线恢复的慢一些通胀风险就大一些。站在目前时间点很难判断疫情复苏的过程可不可以顺利度过,加上可能中国、美国如果通胀更快,我们政策退出的进度要更快,能不能顺利的在这种K型复苏中平稳完成复苏和政策退出的进程,我们觉得二季度是投资人面临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那么,站在目前估值来看,权益资产对于利率上升,通胀预期的上升比较敏感,这个是今年二季度重点关注的因素。

  戴康:我总结一下燕萍总的关键词,一个风险来自K型复苏下的通胀风险,尤其是美国的通胀压力还比较大,并且各国的退出的角度来讲,如果通胀相对比较快上升或者在比较高的位置持续一段时间的话,那么市场可能也会对于在经济修复,通胀和潜在政策退出的衔接会有一些顾忌。

  张科兵:谢谢广发证券的邀请,刚才曹总对于通胀的讲的很全面了,我补充一下流动性角度吧。其实今年不确定性主要还是有两个,一个是流动性拐点,一个是盈利复苏的强度。我们讲宏观总量的判断无外乎分析他们的趋势强度和拐点级别,我们看今年国内国外的市场,不否认国内有很多的拐点出现了,包括社融和M2,但实际上我们看到这轮经济复苏不是我们驱动的。这轮经济复苏是因为美国还有全球其它央行流动性大幅扩张驱动,以美联储这一次的流动性扩张为例,他去年的基础货币存量几乎翻倍,从信用扩张来说,M2应该是过去8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扩张,上一次见到这么高的M2还是1944年二战的时候,所以这次流动性扩张幅度是非常大的,跟国内的波动不是一个级别上的。历史上,我们因为在2004-2008年是中国的自己主导的周期,2015年是我们自己的主导的去杠杆,但这次不是的,这次是美国的金融周期,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包括收不收,什么时候收,幅度大不大等未见得取决于我们,更多的是来自于源头上的他们,而这些对我们来说不确定性比内部高很多。

  再说说风险和机会,这次基金净值都有回撤,而且波动幅度上达到了2008年的15年的级别,还是非常厉害的,在这个痛苦的反省之下,大家风险意识相对来说更加透彻。前面戴总指出的无风险收益率上行对于所有资产都有影响。现在这一块儿大家都已经认识比较充分了,在无风险收益率稳定前,估值处于下行的压力中。但是我个人对于机会也充满了期待的,机会就来自于复苏的强度。去年是全球两百个经济体一起负增长,现在除了美国M2达到了80年代新高,日本和欧洲的M2他们已经居于10-20年的高位了,在先行指标全球共振的情况下,全球复苏是今年的主线, 我们中国其实不需要做很多动作,因为我们才是全球制造中心,大家都和我们一样,常常去调研公司,我前天碰到一个资源类客户,一季度已经完成了全年盈利目标,客户心态比我们还要轻松,这种状态前很少见到的,又比如说整个半导体领域,排产火爆的无法想象的,相当多超预期行业和公司,只是大家还都觉得不能持续。盈利增长是值得期待的。

  戴康:我总结一下科兵总的核心观点,第一个就是整体来说不确定性来自于外部,史无前例美国货币和财政的扩张,未来面临较大的退出问题,第二是大部分投资者对于这次的估值风险释放有了共识,但是第三个可能比较重要的就是大家对于未来的投资机会有分歧,但是科兵总表达了我们的实体经济在修复过程中,全球经济修复过程中,体现了非常多的亮点,也就是说在盈利扩张和流动性收紧这样一个矛盾中,我们的投资机会要更多地去观察盈利扩张中的丰富投资机会,如果部分行业的估值压力不大,那么应该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唐华:首先多谢广发证券的邀请,今天很荣幸作为外资的代表参加今天的会议,很多投资者和我聊起都喜欢说你们外资怎么样,作为一个标签,但是其实外资也是很多元化的,我坐在这里代表我们自己和中国的投资部对于戴总问题进行一些回答。

  从不确定性来讲,我觉得分国内和国外的看法,国内不确定性是大家普遍认为接下来因为经济很好,也会4月5月达到5%的水平,这个情况下,对于制造周期的拉动显而易见,我们刚才说了,我们今年的经济,张总也是从微观和中观对于很多制造业讲了很多,这个基础上,其实经济就是收紧政策取向的最好的手段,去年下半年开始央行在政策领域未雨绸缪的给市场打了预防针,所以说,今年政策收紧相对来说是确定性的事情,不确定性的是在于转弯的地方,张总也在纠结这个事情。

  但是我看从2月份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情况,我觉得除了具体的节奏的把握之外,可能没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觉得还是赞同这个观点的,今年主要不确定性还是来自于海外。海外的不确定性我个人觉得主要两点,第一点就是面临疫苗的情况,这个焦点在于国内的疫苗的接种力度和保护的力度跟国外会不会有区别,我们也看到国外现在设立了一个较进取的目标,他们的疫苗的保护力度是有三期临床数据的,相应来说国内可能是二期上涨了,目前也是有一些消息的,假设我们接种率上去了,这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第二个不确定性就是接种的力度,现在是自愿的,后面可能就是强制性的,到了下半年如果说中国的接种力度不及预期,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下降。

  第二个不确定性更多是在贸易摩擦的纠纷,贸易摩擦上的东西还没有全面蔓延到经济领域,这个是下面可能要作为外资投资者重点重视的领域。

  对于A股投资机会来说的话,我提两点,第一点就是后疫情,假设疫苗接种率和保护力度到位的话,其实国内逐渐放开是一个大的趋势,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旅游、航空这方面的投资会面临比较好的机会。

  另外一点就是可能更加偏长期一点,从意义上来说很重要,因为你可以看到在疫情过程当中,其实对于发达国家做了一轮在线电商的普及,美国过去一年的电商的渗透率实际上是比过去三年加基础都要多的,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没有办法从制造去向海外迈进是因为我们缺乏渠道,借着这个线上渠道渗透率大幅上升,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把他们在产品实力,不仅仅是质量,还包括优秀的工程师上,加上我们对于客户的需求反应快,可以把客户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在产品的改进上。

  那么可以看到如果说顶层设计不发生太大的变化的话,大概可以给中国很多制造性企业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科创国家也非常重视,科创研发是非常重视的,这一条线可以打通的话,对于上市公司长久的估值上涨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戴康:我总结一下就是从不确定性角度关注两点,一个国内和海外疫苗接种的节奏会不会有错位或者不确定性,第二个来自于一些国际的局势,当然目前没有表明会蔓延到经贸领域。机会也讲了两点,第一个就是疫情后修复的可选消费,无论是酒店、航空等等,第二个就是中国的国产品牌的线上渠道化,品牌化,我把它总结为国产化的扩张,整个品牌化使得他的微笑曲线从左侧向右侧上行,非常感谢唐总给大家做的分析。

  戴康:第二个问题请教我们在座的三位大咖,2016-2020年大盘龙头股上涨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增长下台阶,供给侧改革行业集中度上升了,第二个是机构化,监管制度市场化方向,A股做了优胜劣汰,长线资金占比提升。2019-2020年,A股大盘成长股大幅跑赢的,造成热门龙头股估值比较高,也想请教三位怎么看待这个现象,今年价值板块是不是会有更多的表现,对于之前A股的一些热门赛道会怎么演绎?

  唐华:我从外资角度分析一下,首先讲一下估值,过去几年,核心资产的估值中枢大幅度上涨,其实我觉得是一个价值发现的过程,因为从2016年以来,我们在中国的投资额度大概一千亿了,未来最关注的指标是PAM,这个讲的是你的天花板有多高?你的收入可以是多少,持续成长的期间有多长。对于公司的贡献率有多强,看的是比较强的纬度,我们从十年纬度这样的时间来看的,包括企业的管理层有多优秀。

  从2016年开始,外资不断布局这样的企业,但是这几年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是我们的风险收益率往下走的,我在想这个收益率是什么,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会看国债收益率,会看股票收益率,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投资者来说,他们看的是银行理财收益率,这个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随着外资的进入,随着风险收益率的下移,国内公募和私募带来长期的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比重在增加,当时2015年的时候,外资的框架是非常完善的,近两年我也觉得非常到位,眼光看的非常好。所以另外一个叫做认同这套价值投资的投资者。

  到了去年,我印象当中最深刻的是什么?这个投资者又发生了变化,很多的本来是偏趋势投资的,如私募他们现在口口声声说的我们在做的核心资产;那么还有一个变化,是去年的下半年,发行了大量的固收+产品,爆款买了股票就是最好的,所以我自己理解在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我们所谓资产的筹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对于核心资产的预期都有一个不切实际的预期,而贝莱德内部对不同的板块自己研发了一个系统,因为我们在全球是以数据分析和科技上的投资著名的,我们会看每一个板块的数据体系,会发现有一些板块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

  不得不说之前新能源、光伏和电池这几个板块,我们有绝对水平衡量的,今年我觉得第一轮的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后续可能就是要看公募基金有没有大量的收益,目前微观上看不到,从市场风格上来讲,我会倾向于比较均衡的。

  我们的趋势觉得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的,大类资产配置上的判断,资金做配置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还是会把股权投资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另外一个,当有投资者机构发生微观变化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头部消化,另一方面也需要时间去消化的。

  戴康:从外资的视角的结论,重视PAM估值,现在国内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也很认同PAM的视角去评估公司的价值。无风险利率下降使得长线投资者增多加持了这样的投资策略。唐总的建议:第一今年均衡化一些,第二判断风格不会从核心资产向非核心资产做大的转变,第三我们需要时间来消化一定之前透支的一些估值,再重新寻找机会配置优型资产。

  张科兵:其实刚才唐总生动的讲述了微观交易怎么样一步一步的恶化的。戴总这篇报告发布当天,我转发给了所有合作渠道,很多反馈问“微观交易结构恶化”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在我理解上,不一定对啊,就是恶化的那个风格或者行业板块,估值见顶了。在过去20年的四次发生的情况下,后面都是花了时间去消化这个过高估值的。我自己的解读上,这个才是微观交易恶化背后的隐蔽的含义吧。

  但历史上恶化的风格见顶,未必就是熊市,所以有了两次的主线切换,其中有流动性贡献,也有企业盈利驱动。好公司肯定还是好公司,刚刚唐总说从外资看十年还是这批企业,只是这些企业的ERP(股权风险溢价)告诉我们估值要往下。而另外一批公司,比如传统制造业,不那么性感,也具有全球竞争力啊,也非常景气啊,而且普遍估值很低。在目前钱还在市场,跨季利率还这么宽松的情况下,那我们可以不可以换一批核心资产行业?共识行业出来呢?我觉得是不排除的。

  举个例子,我们感觉燕萍总所处的保险行业就很好,无风险收益率上升对其它行业不好,对曹总来说越高越好,上的越快越好,对保险来说再投资收益率是很直接的,我们回头听听曹总的指导。

  戴康:我们大家来听圆桌论坛,肯定不是来听一团和气的,我们嘉宾也有分歧。科兵总的发言很鲜明,接下来我们要更多看一些之前市场没有关注的一些股票,他们其实质地也不错,能不能换一批核心资产行业逐渐形成共识比如传统制造业领域?接下来难题抛给燕萍总,作为险资的大咖,肯定站得高看得远,从股票和债券来讲,这个也是我心中的难题,这两个怎么比较?

  曹燕萍:我先回应一下刚才的问题,前面两位的观点我觉得很认同的,做一些补充。我觉得刚才戴总PPT有一个图比较有意思,前5%的股票交易量占比达到历史上极致的点,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把那几个点去掉,看蓝色曲线的中枢这几年是一直缓慢上涨的,我们自己也看了这个数据,前5%,前20%,占比都是持续上升的。我们认为他有多方面的原因,一个像唐总说的外资投资者进入,投资者结构在变化,另一方面我们4年前和团队讨论过背后有基本面的原因,中国经济他从过去总量快速增长的一个阶段变成了中高速的增长的阶段,很多行业进入了总量增长放慢甚至总量不增长的阶段,其实我们在很多中观行业层面都观察到了,一旦行业进入到总量增速放慢,内部竞争格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增长放慢后没有很多人去大规模的扩张产能,行业的波动会放缓,龙头企业他的管理、研发、品牌优势,这时候就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可能龙头超越行业第二第三企业之前的差距可能只有一两个点,行业增长放慢的时候龙头企业的优势,起了深刻的变化,叠加上消费者对于品牌认知度的提升,他的消费升级影响。之前可能说品牌一和品牌二差一两百块钱买第二个,现在毫不犹豫选择最贵的,最好的。基本面的变化他不是一个短期的现象,可能是一个长期的,再加上五年前十年前龙头企业估值给了折价,也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大家追求高速增长的时候,可能规模中等甚至偏小的企业增长性更快,万变不离其宗,其实我们选股一直在选择回报更好,创造价值更高的公司,五年前可能是那些中小规模的,到了五年后,十年后,很多行业不再增长的时候,龙头企业还能维持5%-10%的增长,ROE维持比较高的水平。加上长尾企业退出,龙头企业的份额还有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背后的逻辑是有基本面的支撑的,所以我们觉得那张图再过三四年回头看,可能极端的点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其实背后的基本面的因素我们觉得是合理的,可能长期存在的,大家还是要关注你行业当中竞争格局的变化,龙头企业是不是可以不断创造价值,给投资者更好的回报,这一点因素我们觉得还是长期关注这些核心资产的基本面的原因。但是短期估值贵了之后有一点回归的需要。

  险资有一定特殊性,可能和公募基金,私募有一些差异,可能和银行理财有一点类似,但是也不太一样,我也是四年前加入保险资管行业,保险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负债端有刚性的收益率要求的,精算假设要求的一个回报率。

  所以这几年无风险收益率下降,险资面临比较难受的优质资产的资产荒,因为我们的信用风险不可能太下沉,我们的内部信用评级要求也比较高,这几年非标整治,非标可得性变差了,之前一些信托,债权计划,这一块儿大幅下降,所以权益投资对险资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一块长期配置,权益内部也有一些不同的策略,比如说量化策略,高分红股票配置,还有长股投的配置,可能是一个整体权益的概念。我们希望通过整体的资产配置来满足负债端的收益要求。我们要动态的平衡股债性价比,从去年4季度开始,他就开始偏向债,股票的风险溢价已经比较低了,风险补偿是不足的,今年春节前可能达到了一个极致,所以对于险资来说也会动态调整,如果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到了3.5,肯定所有险资配置盘都出来了,包括最近发的地方债的超额认购倍数也是很高的,像银行理财,险资对于收益高一些的资产配置不足的。

  我们权益这一块儿也会不遗余力的挖掘绝对收益机会的,所以我们始终会动态平衡股债的关系,如果核心资产调到估值中枢和基本面更匹配的位置,可能是比较好的买点。

  戴康:讲得非常精彩,总结一下,第一个谈到了整个成交额分布的上升趋势,我们看到了一些极致,但是也要看到曲线可能在趋势往上走的,他其实反映整个A股的生态变化,而且这个A股生态变化是不可逆的,我们要辩证看待变化。第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视角。

  第二个也谈到了由于中国居民的资产的配置结构依然存在不平衡,尤其是在房住不炒刚被打破,资金更善于寻找优质的权益资产,所以也就是说代表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优质龙头股调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位置,是去要配置的,过度贪婪等待非常低的价格,可不像过去那样容易出现,像刚才提到的某白酒龙头20几倍的估值估计看不到了。

  第三个股债平衡的角度,去年4季度和今年1季度发生了变化,目前来讲,从险资角度来讲,现在长端债券可能还有最后一跌,如果出现的话会更明显加大配置。这是燕萍总的分享,应该也是大家听到很有启发的。

  第二部分

  戴康:今天的环节很精彩,一小时的时间不够用,非常难得请到三位,所以我分别设置了三个个性化的小问题分别请教一下险资、私募和外资的代表。首先请教一下燕萍总,险资注重资产负债匹配。近期上行的贴现率对长久期资产形成了较大压力。作为有绝对收益标准的险资,可能更注重控制回撤和波动,请您跟大家分享一下调整资产久期、控制资产波动的经验,我们是否需要担心负反馈(被动赎回),您是如何应对本轮波动和对展望后市的策略呢?

  曹燕萍:对于险资的资产负债匹配问题,刚才有一部分回答到了,各类资产动态的估值的性价比是内部反复衡量的,也就是说白了,最后的一些钱,你想明白了,你不要赚,严格遵守自己的投资纪律,当你觉得这两部分资产性价比明显偏向另一类的时候,你可能提前做一些动作,所有的人不可能卖在最高点,买在最低点。我们内部有战略资产配置和战术层面的资产配置,可能每个季度每个月都有各种讨论会,会去比较各类资产的关系,如果你觉得性价比不好的时候,放弃最后那波收益提前做一些操作对于保险是更加稳健的一种选择吧。

  我刚才可能也类似提到过一些,如果说无风险收益超预期上升,上升到某一个阶段,十年期国债是3.2%,他是免税的,还要考虑免税收益的,如果考虑免税收益无风险收益率会比看到的略高一些,如果说二季度同样上的比较快,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我看很多卖方大佬调到了2%以上了预期,现在中美利差有150个BP利差还是OK的,但如果美债收益率上到2%或者更高的2.2%,2.5%,如果带动国内债券收益率上的比较快的话,那可能对于一些类似银行理财,保险长期的资产来说,他会面临着一个更好的选择,他会拉长久期配债,10年或者30年。因为经济长期面临下行的,利率这时打出一个高点是比较好的配置机会,把30年收益锁定在比较好的水平,那时可能我们会面临一个资产配置的调整。但是也是动态的,假设说我们看好的权益资产的估值回到了安全的水平,那么可能他比国债收益率更有吸引力,所以我们觉得看两边资产的性价比。

  戴康:后续唐总也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海外的一些重要因素的研判,另外就是燕萍总提到了,其实大型机构,很多时候做应对的,预测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动态的平衡,非常感谢燕萍总。也想请教科兵总,因为我们知道科兵总在创办易同投资之前曾在大型公募基金担任研究总监,公认自上而下是比较擅长的。我记得您去年底曾经讲过这次更像朱格拉周期的M1复苏,可以看长一点。经过一个季度的发展,如何评价这轮全球和中国复苏的进程,怎么看盈利扩张和流动性收紧这对矛盾,应该怎么把握投资主线?

  张科兵:我觉得M1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为什么M1重要呢?因为他是一个高频同步的企业盈利指标,相当长的时间里,如果流动性不大幅波动,它甚至是股票市场的同步指标。但是M1有一个缺点,它是一个所有企业行为的结果,但是没有办法预测,大家讨论的较少但是不代表不重要。这一次复苏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是显著的,反应在M1上,大家看到从上面到下面走了一年多了,虽然有季节原因还上穿过M2,历史上这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信号。我们经常看到分析PPI很重要,以往看到过以往很多次,2009年四万亿以后,我们PPI有过冲高,供给侧改革的2017年也是,但是广谱企业盈利的效果从M1上来看是很不一样的。PPI对于价格相关的行业改革呈现的非常好,有色钢铁煤炭这些行业非常好,但是这类行业的复苏产业链来的比较短,无法形成广谱的赚钱效应,无法充分传导到消费。

  那么今年是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我特别认同郭博有一张图,今年不是基建好,也不是房地产好,那么同样对于GDP拉动一个百分点,谁对于M1的拉动更大?毫无疑问一定是出口好的拉动是最大的。为什么?房地产好的时候,大部分好是在开发商的,农民工都经常拿不到工资,如果是基建拉动的话,你想我们川藏修的话,多少可以转化为一二线城市消费呢?中国经济走到这个位置,进入到了工业化成熟阶段,增长主要是看消费的,只有在M1好的时候才能迅速的传导到各行各业拉动消费。前面我们说了,我们是全球制造业中心,去年我们出口同比增长了3%,但是去年我们是刷新了中国占全球贸易份额的一年,是过去的服装箱包玩具鞋帽,到现在的通讯、家电,工程机械,电动工具我们出口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大量的行业,企业受益于疫情,我们才看携程订票数据预测,清明的出行量可能是创纪录的,五一的订票率是可能是历史新高的,只有出口好,才可以这么迅速、广泛、公平的把财富分布给大家。所以说同样的GDP,什么行业好都不如出口好,居民可以更加持续、与稳定的赚钱消费,大家可以看到经济复苏扎扎实实给企业家带来盈利。

  我觉得今年也很简单,市场压力在估值,企业亮点在盈利,今年高盈利,高景气,低估值的标的很多,过去可大家太多把光环集中在漂亮150了,导致估值差异巨大,其实我们优秀公司远不只是这些。所以,我们总结今年的方向就是:短久期,低估值,超高景气。具备这些特征的公司,应该可以获得好的收益。

  戴康:可能给在座大家非常重要的启发就是再怎么重视这一轮的出口链的复苏带来的投资机会都不为过,无论是出口的总需求扩张还是中国的供应链在全球的份额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感谢科兵总的分享。接下来我们请教唐总,伴随着经济修复和疫苗加速接种,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的态度也有所转鹰。当前市场对于全球流动性收紧都有所预期,但对于节奏和幅度却存在较大争议。想请问一下我们的外资投资人,过去几年A股市场注重资产的长期质量和以龙为首的龙头股风格都和外资的投资理念更契合,今年如果美债利率上行,对投资策略有何影响,您如何应对?

  唐华:从两个层面来讲,第一个问题是美债收益率可以到多少?这个是非常关心的问题,现在看美联储,他和十年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最近这个变化是谁是美国的财长,所以很难想象美国去年发了那么债,这个就是为什么短期一定会看到2%以上的,但这可能也是一个很好的配置美债的机会。

  第二个,我们外资投资策略上很简单,看一个数据,从年初到现在进入陆港通每个月都是稳定流入的,我们已经过了上升最快的时候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美债利率上升对于我们不会有利率上升的风险,对于外资来说,他对于美股,A股港股,欧洲的股票,跟全球影响都是一样的。

  另外一点,中国的国债收益率可是去年下半年先行往上走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央行更早的,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一些缓冲区,对于外资不是很困难的。

  戴康:谢谢唐总,我总结唐总比较鲜明的观点,十年期美债利率上2%以上会缓和,包括美国货币当局会采取措施去抑制利率幅度过大的上升,另外就是整个外资大的方向,是往前进的,往A股配的。所以不会逆转,所以大家不用过度担心全球流动性的拐点。

  短短的一小时我们大家感觉意犹未尽,作为我个人来讲和三位探讨中是受益匪浅的,相信在座各位,可能在圆桌论坛对话当中受到很多启发,我们再次感谢三位大咖精彩的分享!接下来广发总量论坛还有更多的精彩环节留给大家,谢谢。(完)

(文章来源:戴康的策略世界)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阿拉丁商贸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阿拉丁商贸网 X1.0

© 2015-2020 阿拉丁商贸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