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作为教育培训行业的头部公司,好未来教育集团近来可谓风波不断:面临行业整顿、被市场监管局罚款50万元、教师资格证问题也不断显现。 文、制表/吴琼 头图/cfp 编辑/孙瀛洲 教育,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而言始终是头等大事。 日前,网传部分地区将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及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试点工作。另外,关于“6岁以下不允许开设英语课程等学科课程”等传言(见下图),也引发了教育圈和家长圈的一阵热议。 对此,教育部回应称,规范校外培训及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是常态工作,国家和地方出台政策以官方渠道发布内容为准,谨防误传形成不确切信息。 尽管教育部已经辟谣,却还是引来业内人士的诸多猜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YOUNG财经,网传“双减”文件提到的措施并不出乎意料。可以看出治理、整顿校外教育培训,实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目标的总体思路。 在他看来,网传的“双减”文件,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放出了从严治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风声,试探社会舆论的反应。 整顿风再刮 今年3月上旬北京便传出“检查和整改校外培训机构”的消息,要求在2月初因疫情等因素暂停的线下培训机构延期复课。 3月15日北京市教委发消息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根据疫情防控、办学标准和行为规范等要求,按照“自查自评、书面申请、检查整改、公开承诺”程序,向各区教委提出申请,经各区教委审核通过后可有序恢复。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坚决进行整改。 事实上,这已不是近年来的第一次整顿。早在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从事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等。 需要注意的是,该《意见》提出了强化各地中小学作为课后服务的主渠道,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可为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免费辅导。有关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适当考虑学校和单位开展课后服务因素;学校和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 哪怕政策如此倾斜到中小学校内课后辅导上,家长们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热情却仍未减弱。其中,以规模最大的K12教育市场最为得宠。 K12行业分化加剧 K12,教育类专用名词(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 在我国升学压力日益增加的同时,K12教育市场的发展空间也随之扩大。 数据显示,2013-2018年间,我国K12市场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为11.20%。2018年我国K12市场规模为4331亿元,同比增长14.20%;2019年市场规模近4751亿元,其中,在线K12市场规模近640亿元,渗透率为16%。 易观分析在《中国K12在线辅导行业总结和趋势洞察2021报告》中指出,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小学教育刚需涌向线上,使得在线K12教育市场规模不断壮大。2020年,在线K12教育市场交易规模达到873亿元,较去年上涨了39.9%。 在易观分析看来,K12教育在迎来流量高峰的同时,赛道玩家竞争态势也进一步升级。疫情加速了行业的马太效应,市场资源以及用户向头部企业集中,加速了行业分化。另外,中小机构面对头部企业猛烈的市场渗透,生存难度也日益提升。 好未来再迎亏损 好未来,作为K12教育行业的头部企业,近日可谓是风波不断。 3月12日,好未来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好未来)因收购哒哒教育集团股权涉嫌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罚款50万元人民币。消息传开,对本就面临行业整顿风暴的好未来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好未来早期主要以一、二线城市的线下小班课为核心业务。其中,学而思培优为其线下业务基石。2016年推出了学而思网校直播课,线上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见下图) 图1:好未来旗下主要教育品牌 图2:好未来各项业务收入结构 需要看到的是,此前好未来公布的2021财年第三季度(2020年9月1日至11月30日)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11.1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8.29亿美元相比增长了35.0%。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960万美元,今年则亏损4360万美元。 好未来营业收入从2011财年的1.11亿美元增长至2020财年的32.73亿美元,据安信证券统计,其近五年复合增速高达49.8%;2021财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31.33亿美元,同比增长29.7%(见下图): 图3:好未来2011-2021财年前三季度营收及增速 此外,净利率也从2011财年的0.24亿增长至2019财年的3.67亿美元,复合增速40.6%。 尽管好未来已维持了多年的高增长,但2021财年的第三季度却并非好未来的第一次亏损。数据显示,自2020财年,其利润就已经开始不断被压缩。(见下图) 图4:2011-2021财年前三季度好未来经营利润及增速 因何亏损? 易观分析高级分析师李玥告诉YOUNG财经,好未来在营销侧的动作是导致其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从必要性来看,赛道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头部品牌加速跑马圈地、抢占生源和市场份额,营销已经是行业各大品牌不得不加入的战场。 好未来方面指出,亏损主要是因为要开展更多的营销推广活动,以加强公司的客户群和品牌影响力。同时增加市场销售人员的薪酬,以支持更多的计划和服务。 根据2021财年Q3财报,好未来销售和营销费用从去年同期的1.91亿美元增加至4.21亿美元,增长了120.3%。2021财年前三季度的营销费用共计10.2亿美元,同比增加了67.3%。 另外,2021财年第三季度运营成本和支出为12.5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7.608亿美元相比,增长了65.1%。营收成本5.16亿美元,同比增长42.5%。营收成本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教师薪酬、租金和学习材料等方面支出的增加。 除此之外,李玥分析道,好未来对下沉市场的扩张也面临着与当地教育机构的竞争。并且无论是综合型教育巨头还是各类垂直领域的头部厂商,都在紧盯下沉市场蛋糕,需要通过本地化教研、适配性打法才能实现扎根。另外,教培巨头在互联网打法方面与纯在线教育品牌还存在一定差距。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来自跟谁学、网易有道、猿辅导、作业帮等培训机构的扩张为好未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他们之间的客户争夺之战从未停止,好未来的市场份额也不断被分割。这在业内人士看来,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好未来的发展。 线下转线上,费用不变、差价不退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教育培训机构的线下课程一律暂停,很多线下课程被转至线上,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些问题。 北京市西城区一名初中生家长张女士告诉YOUNG财经,他们家孩子从初中开始就报了学而思培优英语线下课。但疫情后,线下课都被转到了线上。当张女士询问这样是否会退还差价时,学而思培优方面给出的回复是,不会退还差价,但可以多送几节线上课。 “可是上着上着,后来什么活动都没有了。而且之前送的那几节课也没上过,因为多上课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这个所谓的活动对我们而言,其实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反而是线上课的效果比不上线下课。”张女士说道。 好未来解释称在授课模式上,部分课程虽然是从线下面授转向线上,但依然采用原班、原时间、原老师的授课模式。例如,学而思培优“在线小班”课程,采用了与线下面授同样的小班模式,经过多次迭代,在课堂体验、教学效果、教学方面都进行了多次升级,从而确保孩子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但张女士却认为,线上课肯定不如线下课的效果好。在线下,你的一个眼神,老师就知道你是否听懂了。而且孩子与老师面对面,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些。但在线上,家长在旁边盯着孩子,他会很反感,不盯着他又会趁机偷懒。这么高的补课费,岂不是浪费了? YOUNG财经通过采访以及在黑猫投诉、微博搜索发现,有此困惑的人绝非少数。 一位家住海淀区的家长石女士去年年底刚给孩子报了摩比思维(好未来旗下产品),结果没上多久线下课就停了。老师直接在群里说,因疫情等原因,线下课均转为线上。 “我当时还问老师,转线上会退差价吗?结果老师的回复是,线下课与线上课价格一样,没有退差价一说。我还不死心,问会不会多几节线上课,得到的答案也是否定的。我觉得这样很不合理,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默默忍受。”石女士在接受采访时,对YOUNG财经抱怨。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闫创律师告诉YOUNG财经,即便线上与线下的价格一样,也只是培训机构自己的定价。从线下转为线上,相当于对合同条款进行了变更:“这主要还是看消费者自己的意愿,如果消费者觉得这样不合理,我报的线下,你给我转到线上。消费者认为线上课应降低费用,也是有权要求打折或退费的”。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退费难 退费难的问题在很多教育培训机构都普遍存在,好未来也不例外。 虽然好未来告诉YOUNG财经,学而思培优一直严格坚持“随时退费”原则,在第二节课之前,都可以保障全额退费。家长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转到价格更优惠的本地网课,却并不意味着好未来旗下其他机构不存在退费难的问题。 我们发现,在黑猫投诉和知乎网上,仅在近期就有吐槽好未来旗下学而思轻课、学而思网校等退费难的问题。(见下图) 骚扰电话 有调研数据显示,53.4%的家长接到过5-10个教育培训机构的推销电话;17.8%以上的家长接到过10个以上推销电话。这其中也不乏好未来旗下教育机构,很多家长对此也是深有体会。 西城区一位王姓家长最近想给孩子报数学辅导班,为了方便了解,下载了学而思网校APP,但还没确定好报哪个老师的课,结果几天内陆续接到好几个推销电话,他向YOUNG财经抱怨说:“真的很烦”。 以下图片为部分网友的投诉、吐槽内容。 图/黑猫投诉 教师资格证问题不断:无资格证授课 教师资格证问题一直困扰着好未来,是不可回避的问题。YOUNG财经在学而思网校(好未来旗下)APP发现,有的老师在没有拿到教师资格证的情况下,就开始授课。 以下面这位张姓老师为例,在教师资质处显示“已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也就是说,这位老师只是通过了笔试考试,并未拿到教师资格证。可根据他的教学经历,显示2018年11月至今,一直担任学而思网校高中英语教师一职。(见下图) 为此,YOUNG财经以学生家长身份咨询了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他们表示,只通过笔试考试不算取得教师资格证,还需通过资格认定后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根据2001年8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中第二条规定,教师资格证书是持证人具有国家认定的教师资格的法定凭证。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并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很显然,学而思网校(好未来旗下)的这一行为是违反《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的。 对此,好未来方面给YOUNG财经的回复是,2019年7月1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张老师在《意见》发布前已按上述要求在学而思网校培训上岗。2019年《意见》发布后,学而思网校第一时间组织张老师报名考取教师资格证。 “但由于2020年疫情暴发等特殊原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面试都受影响而推迟,张老师的教师资格证下发延期,暂未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我们按照教育部等部委的相关规定,今年春节后暂时将张老师在授课程作下架处理,并且借调内部优秀老师代授张老师的课程。”好未来表示。 低级高教 需要看到的是,取得低级别教育资格证书的教师在较高学段担任教师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在学而思网校(好未来旗下)APP上发现,低级别教育资格证任教高学段的情况不是少数,随意点开一位教师的主页,如下面这位齐姓老师的教师资格证编号为20192210222000031,就可以看到问题(见下图): 根据2001年8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中第十二条规定,教师资格证书使用全国统一的编号方法。编号共17位,第十位是教师资格类型代码:“1”代表幼儿园教师资格、“2”代表小学教师资格、“3”代表初级中学教师资格、“4”代表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这位齐姓老师的教师资格证书编号第十位是“2”,也就是说,她取得的是小学教师资格。但从上面的截图可看出,她所教授的课程却是初一语文阅读写作。 根据北京市海淀区教委的回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第二章第5条明确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但是,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公民只能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或者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所以按照上述规定,取得低级别教育资格证书,是不能在较高学段担任教师工作的。 我们就该问题询问好未来方面,但截至发稿前,仍未得到对方的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