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商贸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被刘德华扇了36个耳光后,他终于火了

2021-04-27| 发布者: 阿拉丁商贸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2020年,第33届金鸡奖上,黄晓明夺下影帝。有人说,这届“爆冷”。原因是跟黄晓明同样提名的人,是肖央。凭借...
亲子鉴定

  

  2020年,第33届金鸡奖上,黄晓明夺下影帝。

  有人说,这届“爆冷”。

  原因是跟黄晓明同样提名的人,是肖央。

  凭借《误杀》,他成为影帝候选人。

  

  刘德华看好他,称要拿自己的幸福赌他一个影帝。

  只可惜,那夜荣光与他擦肩而过。

  网友为肖央愤愤不平,他自己却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幸亏没拿,不然后面都不知道该咋演戏了。”

  面对无数媒体的提问,他只有淡淡的这一句话。

  不是逢场作戏。不是故作谦虚。

  回溯过往,肖央的身上,已经有了太多惊喜的发生。

  “全民神曲的缔造者。”

  “年度黑马。”

  “票房保证。”

  “金鸡影帝”,或许可以成为他的下一个标签,但绝不是唯一。

  这个凭“导演”走红,以“歌手”拿奖的小镇青年,正在努力成为一个“好演员”。

  

  肖央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画家。

  可来到北京后,他才发现人生处处都有意外。

  16岁只身一人“北漂”。

  他报考了中央美院附中,可落榜了。第二年,才如愿以偿。

  住在北京的胡同巷里,和三个同学挤在一张双人床上,穷且窘迫的滋味萦绕于心。

  即便如此,他仍然爱着北京。

  京城花锦世界,处处是机会,人人在憧憬。

  十几岁的他,囊中羞涩,在无数个华灯初上的夜,只能凭栏暗想:

  总有一天,我要在这座城里,挣到属于自己的尊严!

  

  作为家里“计划外的产物”,他迫切地想独立。

  可画画终归是很难挣钱的。

  他忍不住对同学说,“我们在纸上画张画,跟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吗?好孤独。”

  孤独,是他那时最大的感触。

  整天看梵高,看蒙克,让肖央顿感压抑。

  不久后,身边30多个同学都患上抑郁症,他愈加察觉到了不对劲。

  在高三时,大家都报考中央美院。

  唯独他,填报了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广告导演专业。

  他渴望与这个世界产生更直接和紧密的连结。

  也可以换句话说,他想赚钱。

  攒着一股劲儿,肖央顺利考上北电导演系。

  北电校园,最不缺的就是俊男靓女,这让相貌平平的他很自卑。

  但没想到的是,他却屡屡被表演系的同学喊去拍作业。

  原因是:“你很有韩国大叔的气质”。

  

  大学四年,他靠接广告成了“活儿王”,挣了不少钱。

  不管多累,肖央都没停下。

  以前学美术的同学都竭力走在精英主义的道路上,嘴里谈论着各种画派。

  独独肖央,从不避讳展露自己挣钱的野心。

  “拿高学历,受高等的教育,也并不代表我要成为一个精英。”

  他是接地气的,偏爱通俗,不喜欢云山雾绕的东西。

  直接,纯粹,说干就干。

  这是肖央之于青春的态度。

  当他遇见王太利,这个一腔热血,有趣的山东男人。

  两人一拍即合,便做出了火星撞地球般的惊人之举。

  他们一起拍了个叫《男艺伎回忆录》的恶搞MV。

  

  这部大尺度,极具荒诞感的短片,在各大网站热传。

  肖央和王太利以“筷子兄弟”署名。

  一切作品不为挣钱,只为有趣。

  “走红”这个念头,也从没在两人心里冒出来过。

  可在拍第二个MV时,肖央卯着劲儿想大干一场,拉了十几万的投资。

  出来后,反馈却很差。

  和理想相伴的日子,着实令人留恋。

  但面临的现实是——不但没钱挣,还得赔钱。

  时间一晃,肖央走到了而立之年,王太利已近不惑。

  理想濒临破碎。

  热血渐渐被浇灭。

  肖央深深地明白,“青春要翻篇了”。

  

  2010年,两人合计着拍部微电影,就叫《老男孩》。

  他们不带任何商业目的,用自己的钱,拍完了这支短片。

  

  为了完成拍摄,肖央半年多没有接活,搞丢了一批客户。

  经济压力接踵而至。

  “我在河里头,抱着一块大石头,我想我在干吗呢,我图什么呀,就是这种摇摆。又想坚持,也不知道坚持得对不对。”

  小打小闹后的欢愉随着现实的到来渐渐褪去。

  肖央以为,自己此生就要庸庸碌碌地过去了。

  可没想到,这部《老男孩》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怀旧曲风一炮而红,这对“筷子兄弟”破圈了!

  那时,肖央打了个电话给王太利,让他放弃明天的招聘面试。

  “可能以后命运会改变了。”

  

  2011年,《老男孩》一度成为十大金曲,霸屏音乐榜单。

  “筷子兄弟”被意外推到人生的另一个高度。

  肖央和王太利的生活被打乱了。

  开始有一波又一波的人找他们签名、合影。

  开不完的无聊会议,广告事业也被搁置。

  这两个“老男孩”决定急流勇退,消停一会儿。

  3年后,他们再次回归。

  带着《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电影,以及一首影片原声带《小苹果》。

  “小苹果”落地,却卷起了一场音乐界的波涛汹涌。

  肖央和王太利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这首歌火遍了大江南北。

  按肖央的话来说,“我人在敦煌,在村里吃早点,旁边一个50多岁的放羊老头,手机的铃声是这个。”

  2014年,两人被邀参加第42届全美音乐,并荣获“年度国际最佳流行音乐”。

  

  从国内走向国际,他们既紧张又忐忑。

  “糊里糊涂就拿了个这么有名的奖。”

  

  同时,略微低俗不雅的MV,引起广泛争议。

  “神曲”总是带着极端的评价,有人捧,有人踩,也有人嗤之以鼻。

  肖央深知,这一次和王太利算是真正走入娱乐圈了。

  他学美术,做导演出身,可最后靠音乐才火起来。

  通告巡演不断,他为此去专门学习声乐。

  可他心里总不得劲儿。

  他陷入焦虑。

  有些工作不得不做。

  有些通告也不得不去。

  好像走错一步,就会对眼前的事业造成损失。

  他和王太利被推着向前走,成为了一个到处走穴的歌手。

  《小苹果》这把火,烧得肖央心慌。

  他感觉自己好像也要开始“装”了,希望变成外人期待的那个模样。

  

  2018年,肖央重拾自己的本业,执导电影《天气预爆》。

  他真诚的想给观众讲一个故事。

  最后,被骂的体无完肤。

  纷涌而至的负面评论,豆瓣评分直降到3.8。

  网友谈论起肖央,都带着“现在什么人都能拍电影”的鄙夷。

  “唱《小苹果》的人”,成为他的固有标签。

  经历挫败后,他对自己说,“你真没那么厉害,你真的没那么有才华,你真的好多地方都不太行。”

  38岁的肖央在舆论的裹挟下开始反省自己。

  但这种反省并不代表他认同外界对自己狭隘的定义——“神曲制造者”。

  在他心里,“人是多面的。认识一个人也需要时间。”

  

  肖央的多面性,在于他的多重身份。

  央美的美术生、广告导演、编剧、歌手......

  但其实,在这些年,他最认真扮演的角色还有——“演员”。

  《老男孩》时,自导自演,但只是闹着玩。

  之前的电影尝试,也大都以失败告终,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2015年,陈思诚邀肖央来拍《唐人街探案》。

  

  他饰演油腻、猥琐,但讲义气的泰国华人警探坤泰。

  在陈思诚的设计和指导下,肖央的“屌丝脸”与讨喜的角色完美契合。

  成为片中王宝强之外的主要搞笑担当。

  但在路人眼中,这不过是一次偶然成功。

  不过,业内都懂,喜剧才最考验演技。

  完美通过初考的肖央,在《唐探2》中被再次启用。

  这一次,他是男三。

  一个外表普通、性格沉闷、颓废,但是智商奇高的功能性角色。

  

  与第一部相反,他的搞笑主要靠冷幽默完成。

  同时还完成了搅局、布局和揭秘等多重任务。成功地把悬念一直保留到影片结束。

  很多观众,直到演员表出现,

  才知道这个角色与《唐探1》中的油腻警探,是同一个人扮演的。

  肖央的演艺潜能自此出圈,从此片约不断。

  此时,他才意识到,“好像我演戏也还可以啊。”

  从此,渐渐脱离“筷子兄弟”,走向了与搭档王太利不同的人生。

  2016年,他主演了第一部电影《情圣》。

  

  仍然不脱搞笑路线,虽然演技受到肯定,但结果反响平平。

  肖央尝试去改变:

  “我一直有一个受虐倾向,我总是想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危险的境地,不舒适的环境里,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才能激发自己很多的潜能。”

  

  2019年的《误杀》,他出演父亲“李维杰”。

  完全没有任何搞笑的成分。

  角色违背了他个人的市场定位,可谓非常冒险。

  但是,他再一次给出了惊喜。

  这个角色文化程度不高,生活也跟普通人无异。

  有一点正义感和小聪明,又怕惹事,不能真扛事儿。

  

  但是,在剧情的推动下,要一步步完成内心蜕变,并利用有限的条件,去对抗强大的对手。

  层次丰富,又有变化和成长,要想演好绝非易事。

  第一阶段,李维杰机智地帮助老伯揭穿骗子,事后骗子找上门来。

  肖央一改角色此前的圆滑、机灵,而是眼神散乱、双手哆嗦、下巴抖个不停,从肢体到表情自如切换到畏缩、恐惧状态。

  一个立体的小市民形象跃然银幕。

  第二阶段,女儿不小心杀死强奸犯,发现死者是警长之子,李维杰陷入绝望和挣扎。

  这时,肖央又把父女之爱注入角色,既有胆小害怕,又逼出冷静和坚决。

  

  到最后揭锅阶段,整个角色因恐惧而冷静、因爱而坚毅,又糅合了一贯的聪明。

  在巨大的反差中,人物丝毫没有脱线。

  

  肖央的演技野生而质朴,却神奇地撑起了整部电影。

  

  成功的关键,就肖央在于用“沉浸式”表演,实现了与角色的深度共情。

  为了符合角色设定,他每天站在太阳下暴晒,把皮肤晒出粗粝和黝黑感。

  泥地里打滚,在雨中淋整整3天,被群殴......

  

  拍戏时,他深陷于父亲的绝望情绪中,整日郁郁寡欢。

  与之前的喜剧角色不同,这种表演方式笨拙而辛苦。

  时间和心力成本非常大,但成片效果特别好。

  影片中,肖央毫无表演痕迹,只要人一在镜头中,就有巨大的信服感。

  

  肖央在塑造这个角色时,想到的是自己曾历经过的至暗时刻。

  “没有《天气预爆》的挫败,就没有《误杀》里面那么深沉的那些表现,都是有关系的。其实越是至暗的时候人越吸光,是上天让你成长的时候。”

  演员肖央,也站上了聚光灯下,被所有人看见。

  在头条盛典上,他幽默地对大家说,“这是第三届盛典了,我是第一年参加,证明我前两年混得不太好。”

  

  《误杀》的成绩,的确超出他的预期。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票房破了10亿,刷新了国产悬疑片的纪录。

  “脱胎换骨。”

  “演技炸裂。”

  人们迅速给肖央贴上新的标签。

  娱乐圈在面对强者时,总是充满善意。

  面对无数入耳的夸赞,肖央笑称,“夸得我都快不会演戏了。”

  

  但在私下,他极力克制自己。

  “别在乎这些,该演自己演自己的,活在当下。”

  “赞美固然是好事,但赞美会淹没一个人的。”

  他反复地对自己说这些话,保持警醒。

  后来的日子里,他站在聚光灯下,迎合气氛,学着做一个“幽默得体”的演员。

  

  金鸡奖影帝的提名,给了他信心。

  错过“影帝”的那天,肖央有些如释重负。

  “未来还可以再认认真真地去拍戏,别顶着个影帝的名声,我反倒不太舒服。真有一天我去拿到那个奖啊,真的是在各方面成熟,现在还有距离。”

  在众多身份中,他终于找准了自己想要深耕的领域。

  谦卑,敬业,持之以恒,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

  在拍摄《人潮汹涌》时,为了达到足够真实的效果。

  他被刘德华打了36个巴掌,第二天脸部浮肿。

  

  可他心里却想着,“一个初中自习课点火的小孩,长大跟刘德华演戏,好像穿越了。”

  从始至终,他都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虽然有时他也会拧巴,不太享受娱乐圈的“当众表演”。

  “媒体塑造的我,和真正的我自己不太是一个人。”

  但从选择娱乐圈的那刻起,肖央就明白“拿一分钱,有一分责任”。

  “选择了自己做的事情后,就别矫情。”

  

  他是热爱演戏的,也不避讳谈钱。

  他心里秉持着对艺术的要求,同时也能很好的入世。

  就像当初,同画室的人都把自己搞得很神圣,带着股艺术家的劲儿。

  就他,看上去吊儿郎当。

  一会儿是《老男孩》里郁郁不得志的肖大宝。

  一会儿是《小苹果》里奇装异服的屌丝。

  又或者做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叔。

  如今的肖央,41岁了。

  他告别了过去,被名与利推上了一个新的职业高度。

  然而,他的态度仍然是:

  “先走走看吧。向外寻求的东西啊,是一个无底洞。而且它特别特别脆弱,随时失去。”

  朋友曾评价肖央,“他应该是一个雅人,可《小苹果》很俗。”

  可是,在我看来,雅俗不重要。

  他仍然淘气,又不失真诚。

  仍然是那个嬉闹中,保有持守的老男孩。

  作者:鱼甜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阿拉丁商贸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阿拉丁商贸网 X1.0

© 2015-2020 阿拉丁商贸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