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宝阁黄页网 临港新片区将研究数据便利流通规则,布局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金融贸易等多领域企业开展数据跨境流通试点。 在4月28日举行的“数联智造”临港新片区数字经济发展专题推介活动上,临港新片区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下称《规划》),提出要加快推动国际数据港建设。 首先,要先行先试数据跨境便捷流动,集聚数字创新型企业,推动国际数据便利化流通,参与国际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实施更大程度压力测试。同时,积极搭建跨境研发、跨境数字贸易新型功能性平台,建成集跨境数据中心、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专用数据通道、跨境数据流通于一体的服务平台。 当天,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电信、上海移动、上海联通共同启动上海(临港新片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始对外提供相关业务咨询和预受理服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预计5月正式开通,正式受理企业申请,并为企业提供网络服务。 在加快数字产业有序开放方面,《规划》提出要扩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外开放,探索进一步放开外商投资增值电信业务领域的股比限制,试点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内容分发网络(CDN)、互联网接入服务(ISP)、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信息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和递送)等业务对外资开放,吸引外资机构集聚落地,深化数字产业开放布局。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临港新片区将打响“数联智造”品牌,构筑全球数字经济产业高地,努力打造成为上海“国际数字之都”的核心示范先行区。 具体的量化指标是:到2025年,建成标志性场景100+,新要素倍增效应持续增长;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领域集中突破10+关键技术、形成20+标准化算法产品、培育30+智能硬件产品;引育10家新生代数字经济产业龙头企业,打造10家市值超百亿的流量型企业;形成10家有效标准供给、产教深度融合、产融创新活跃。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的新生产方式蓬勃发展,人类社会正快速步入数字经济产业时代。 4月23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官网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同比提升了2.4个百分点。 这其中,数字产业化规模达7.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的19.1%;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的80.9%,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从各省份来看,目前已有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等13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从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来看,北京、上海的占比重全国领先,分别达到55.9%、55.1%。其中,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产业数字化在上海的占比高达45.1%。 上海提出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并明确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GDP)比重预期将超过60%。 今年4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晓华表示,预计“十四五”期间,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软件信息以及数字贸易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将保持50%以上年增长,数字经济整体占比60%以上,助力打造智能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赋能工业规模至5000亿产值以上。 为了做大做强数字企业矩阵,《规划》提出要实施数字经济产业总部企业培育计划,积极招引10个以上世界500强和全球数字经济产业百强企业、全国数字经济产业龙头企业设立全球总部、研发总部、区域总部,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产业总部企业汇聚高地。 同时,构建梯次融合企业发展体系。推动企业以“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小巨人-单项冠军-头部企业”的发展路径梯级成长,培育一批具有掌握独门绝技、业态模式特征鲜明、占据独特市场地位的数字经济产业领域冠军企业。 加大数字经济产业企业股改、上市、并购重组引导和支持力度,推动数字经济产业企业利用各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 推介会上,中国电信、观安信息、中新宽维、迪爱斯等10家数字经济产业重大项目落地临港。签约项目涵盖了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5G通信、文化数据、信息安全、智慧教育等多个领域,涉及总投资超180亿元,将进一步推动临港新片区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同时赋能新片区前沿产业与数字经济进一步融合、加快提升产业能级。 目前,临港新片区正按照五大新城“一城一名园”整体部署,着力打响“数联智造”品牌。下一步,临港新片区将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和创新资源的导入,深挖“数联智造”示范场景,着力将新片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高地。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