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这里是简单心理「情绪周记」栏目。 最近看到读库的编辑说,她去一个陌生城市打车,会麻烦出租司机放他自己的歌单,因此得到旅行中额外的馈赠。 “又学到了一招”,我心里想。 简单心理的编辑们其实都很内向,但有时还挺想跟陌生人聊聊的。 芝加哥大学的NickEpley教授发现,人们总是低估了自己与陌生人“发生关联”的乐趣。当你主动和陌生人互动,常常会收获来自这个城市的善意和温暖,促进自己和对方的幸福感。 问题是,怎么做呢?今天我们聊一些实用、安全的方法。 在评论区加入分享,有机会赢得周边小礼物。 PS:周边是简单心理出品的2021年猫狗日历。 每页都有一幅猫狗治愈系小图画!可爱到哇哇叫! 以及,在本栏目的评论区,每期都会有一个幸运鹅得到它!
思考了很久我是如何跟陌生人发生关联的,发现全是因为“狗”。 去年冬天有个早上,西北风呼呼的,锅巴(我的狗)不小心挣脱绳子跑了,怎么叫都叫不回来。 她倒是也不会跑远,就一直跟你保持着两米的距离,转头、微笑。 我在凛冽的寒风里和她周旋了整整一个小时,后来实在没有办法,看到旁边中介经理带着一对情侣在看房子,我硬着头皮(头皮也真的被冷风吹硬了!)找他们帮忙。 于是那天早上,我跟三个陌生人上演了一出《抓狗记》。 除此之外因为“狗”发生关联的陌生人还有:路边晒太阳的老奶奶,被锅巴吸引的小姐姐,锅巴喜欢上的其他狗的主人们…… 其实想想,和陌生人短暂的相逢,不过是需要一个“开头”,是不是狗都没关系。 重点是释放善意、以及你真正想表达的第一句。
前几天看到@反裤衩阵地的一条微博,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坐车的时候,司机想聊天,因为怕冷场/不礼貌,只能勉强糊弄着聊;另一种是直白地说:我不想说话,麻烦你专心开车。 我可能是第三种人:司机不想聊天,我也会想办法跟他聊起来。 说来也是奇怪,我平时明明有点社恐,但反而在陌生场域,会经常充当一个主动跟别人聊天的人。 比如前几天打车,因为是拼车,司机接上我之后去接另一个乘客,等了好几分钟那人也没有出现,只能取消了。我已经记不起我怎么起了一个话头,总之接下来的路程里,司机跟我讲了他今天过得怎么不顺,北京的生活如何让他疲惫,明年打算回老家过过小日子的计划,和一起长大的姐姐的感情…… 车到了,因为听他说第二天要载着姐姐去河北老家,随口跟他说了句:祝你明天顺利。我俩的心情,好像都好了一点。
作为一个高敏感的人,我喜欢安静低刺激、同时又在人群中的感觉。所以“附近有什么”很重要——迈出家门时,它们是非常稳定的存在。比如便利店、盒X鲜生、电影院、咖啡馆。 到了陌生地方也是这样。第一件事是打开地图和大众X评,看看周围有什么可买、可吃、可逛的。消费,是我与一个陌生城市发生关联的下意识动作,也是恐惧不能发生更深关联的补偿动作。 这种“下意识”一度达到有点夸张的地步。 有次我去一家公司面试,提前打听清楚了它周围的一切,甚至完成了周边游泳池性价比调查(入职后的生活画面可以说在脑子里已经完整了)——但这家公司拒绝了我。 后来我慢慢觉得,一次性的消费不能带来持续的“关联”。在旅游地狂买的东西,到家以后往往变成吃灰的行李。 所以我把物质消费换成了文化消费。到一个城市之前,我会找几个游记作家读(比如莫里斯),看看这座城市的纪录片和亚文化角落。它们彻底改变了我看待陌生人的方式。 现在我成了一个高敏感低物欲的人。
聊聊ta当下在做的事,渐渐你们就会聊更多。 读大学的时候,我经常和一位修车大爷聊天。一开始聊的内容无外乎是自行车,打气打多少啊,车链子怎么上啊,车锁怎么防锈啊,等等。 后来大爷和我熟了,会聊聊他的买卖、彼此的生活。我知道了很多新鲜事,比如共享单车的普及让他的生意少了一半,垃圾分类的罚款如何压垮了小生意人,挑房子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检查水、气、烟、电…… 毕业的时候,本来想找大爷照张相,却看到他冲我咧嘴笑的时候一脸颓然,说学校不让他们待了,他自己要离开了,我心里很难受便作罢了。 大爷卖的车质量很好,希望大爷的生活也能好起来。
我喜欢观察陌生的小朋友,ta们有最单纯的善意。 有次看到,一个50多岁的阿姨推着小车车走在前面,大概6、7岁的小姑娘,跟在后面,摇头晃脑的哼着歌。 我走到与小盆友并行的位置,扭头看到她,觉得实在可爱,忍不住隔着口罩笑起来。她怔了征,停了歌声,也冲着我“嘻嘻嘻”,然后蹦蹦哒哒地走了,边蹦哒边回头笑。 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突然又有了力气,shemademyday。 你有“主动与陌生人/城市互动”的温暖经历吗? 写在评论区,照例抽送一本简单心理新年猫狗日历(通常是获得最高赞的那位朋友)。 上期中奖的幸运鹅是@Frankie
往期「情绪周记」 “但凡离婚,都值得恭喜” 那些“刻骨铭心的屁话”,我一听就炸 “果然,女性帮助女性” 这世界太丧了,我们想做点治愈的事儿。 点击名片,让我们陪着你↓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心理学专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