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商贸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蓝皮书:我国地方债超八成为商业银行持有

2021-05-05| 发布者: 阿拉丁商贸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债协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月28日联合发布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
赚钱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债协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月28日联合发布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地方债二级市场流动性逐步改善。但地方债投资者结构整体仍较单一,八成地方债仍为全国性商业银行持有。蓝皮书指出,相较于其他成熟券种如国债等,我国地方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仍有不足之处。

  蓝皮书显示,2020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市场避险情绪浓厚,低风险券种交易升温,叠加积极财政政策对地方债的大力支持,地方债二级市场交投情绪持续回暖。1~6月,地方债现券交易规模约为7万亿元,同比增长37%,但与政策性银行债和国债现券交易规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换手率看,地方债换手率约为0.3倍,同比小幅增加0.04倍,但与政策性银行债(2.85倍)和国债(1.36倍)相比仍较低,地方债流动性仍显不足。到期收益率方面,2020年6月存量地方债的到期收益率均值为2.80%,较2019年同期回落约40BP;月度收益率在4月后呈现回升趋势,或与2020年第二季度疫情因素弱化、经济复苏预期下风险资产重启、货币政策趋于常态化、流动性边际收紧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债一、二级市场利差约3BP,较2019年同期收窄5BP左右,发行定价或逐步趋市场化。

  蓝皮书课题组指出,地方债发行定价机制仍受非市场化因素影响。随着地方债发行深入及发行定价持续规范,例如禁止地方政府通过“指导投标”“商定利率”等方式干预定价、调整投标利率区间下限等,非市场化因素的影响总体已显著减弱。但由于商业银行是地方债承销团主力,地方债承销规模常与获得地方财政存款挂钩,非市场化因素仍难以从根本上消减,或导致一、二级市场利差,造成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

  同时,地方债投资者结构单一。2019年3月银行柜台首次发售地方债,地方债投资群体扩容至个人及中小机构,但我国超八成地方债仍由商业银行持有,远高于成熟市场水平,或与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市场推介不够、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境外融资渠道缺乏等有关。市场投资人与境外机构占比分别为0.009%与0.011%,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此外,地方债信息披露机制还不够完善。目前信息披露仅在发行阶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披露,缺少全周期的信息披露,尤其是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项目进展情况等要素,且对存续期重大事项披露缺乏界定标准,投资者无法全面掌握地方资产、未来收入情况,难以全面评估风险。

  地方债续发行机制有待进一步推广。地方债单只规模较小,且由于资金用途不同的个券规模差异较大,目前我国已引入续发行机制,鼓励发行规模较大、次数较多的地区合理设计续发行期限品种、规模,适当增大单期债券规模,后续仍需推动续发行的常态化及试点区域的扩大。

(文章来源:读创)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阿拉丁商贸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阿拉丁商贸网 X1.0

© 2015-2020 阿拉丁商贸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