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商贸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杜祥琬:碳达峰不是“攀高峰” 峰值约在105

2021-05-29| 发布者: 阿拉丁商贸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通过降低碳强度来实现碳达峰有两条路径:一是降低能源强度,节能提效是走向低碳的战略之首;二是优化能源...
网赚兼职 http://tengming134.com

  “通过降低碳强度来实现碳达峰有两条路径:一是降低能源强度,节能提效是走向低碳的战略之首;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5月18日在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迈向碳达峰:地方经济转型与能源发展新机遇”上表示。

  杜祥琬指出,中国能源强度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这意味着,在GDP不变的情况下,能源强度从1.3倍进步到1.0倍,要将每年约50亿吨标准煤的消耗量降低约30%,即减少十几亿吨标准煤的消耗。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他认为,高耗能产业比重太大,首先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从另一方面来看,“十四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耗要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能耗仍会有约2%的增长,这将主要由非化石能源增长和部分天然气增长来替代。

  考虑到近年来中国每年二氧化碳排放处在大约100亿吨的水平,杜祥琬称,两个“双碳”目标符合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也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如果政策引导得好,中国能够实现让二氧化碳排放曲线稳定达到最大值,不再增长。”

  杜祥琬表示,碳达峰是能源革命的里程碑,也是碳中和的基础。不能把碳达峰理解成为“尽量用得高一点”。因为结合中央提出的“2030年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65%”等其他指标,碳达峰的峰值的范围约在105-110亿吨二氧化碳左右。

  在他看来,要防止一些地方借碳达峰来“攀高峰”“冲高峰”,关键是要防止发展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冲动。“碳达峰不是要限制发展,而是指向高质量发展,是产业调整机遇。中国应借此机会逐步调整高耗能产业占比较大的现状,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

  杜祥琬还称,碳达峰、碳中和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策,也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会带来科技、工业、交通、建筑等一系列的进步。因此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他直言,“这件事的实现对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具有历史性意义。”

(文章来源:财经网)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阿拉丁商贸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阿拉丁商贸网 X1.0

© 2015-2020 阿拉丁商贸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