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商贸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林彪重伤后,4人可接替林彪担任115师师长,为何选了陈光?

2021-06-10| 发布者: 阿拉丁商贸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1924年到1927年,在国民大革命期间,国共开始了第一次合作,但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合作全面破裂...
糖尿病症状 http://www.national-tnb.com/zz/

  1924年到1927年,在国民大革命期间,国共开始了第一次合作,但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合作全面破裂。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共产党为了国家大义,选择暂时放下与国民党的恩怨,愿与之联合起来共同击退日寇,中国红军也由此进入了八路军时代。

  但是蒋介石心中仍然觉得共产党才是最大的敌人,所以暗地里使了不少绊子。当时的八路军人数不到八万,但是蒋介石给的编制只能容下三个师,很明显是故意在给我军一个下马威,制造麻烦。有编制的三个师分别是115师、120师和129师,它们分别是由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改编而成的。

  

  而提到八路军115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开国元帅林彪就是出自115师。115师作为抗日大军中的一只雄狮,共打仗两万多次,杀敌将近20万人,为最终抗日战争能够取得全面胜利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统领着这样一支队伍的林彪,却在1938年3月2日横遭不测,险些丢了性命。当日外出天气寒冷,林彪便将前几天从日本军官处缴获的呢子大衣穿在了身上御寒,碰巧那日他腰间又挎着一把日本军刀,骑着刚得到的一匹通身雪白的战马,在路过阎锡山晋军防护区时,被一名哨兵误认为日本人。

  这名士兵枪法不错,子弹从林彪右腋下射入,从左侧背部射出。这一枪虽然没要了他的命,但是也让这位驰骋疆场的大将,从此缠绵病榻。枪伤造成的后遗症使他脾气反复无常,性情暴躁,最重要的是夜不能寐。整夜整夜的失眠让林彪痛苦不堪,据说林彪后来久病成医,经常为自己看病。

  

  前情背景交代完毕,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身负重伤后的林彪难以再担任师长一职。中央便把目光放到了林彪手下四员大将的身上,最终选择了陈光接替林彪任115师的师长。

  想必大家心里倍感疑惑,这四名大将所为何人?陈光又是为什么能拔得头筹接下师长的重担呢?

  想知道这道题的答案,我们就要先了解下这四名大将分别是谁,又是怎样的人。

  按照正常的逻辑,如果师长出了意外不能履行职责后,这一职位理所应当地落到了政委的身上。然而,时任115师政委的聂荣臻在日军攻占太原后,被中央派去晋察冀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去了。因此第一位候选人出现了,那就是徐海东。

  

  当时的115师下辖两个旅,一个是陈光带领的343旅,另一个就是徐海东带领的344旅。提到徐海东,大家可能只知道他不计名利,是一个‘打仗有瘾,当官没瘾”的将军,但他也是唯一一位没有参加解放战争的开国大将,人称“徐老虎”。

  为什么本段最开始先提到了聂荣臻,并把他和徐海东放在一起分析呢,这是因为他俩有相似之处,都是“抽不出身”。344旅在当时并没有随115师大部队一起行动,因为它归八路军总部直接管制,所有行动皆听命于上级,在晋东南地区配合129师,打击日寇。

  所以彼时的徐海东任务繁重,难以临危受命。再加上344旅是由徐海东所在的红15军团组成,他本也不出身于原红一方面军,所以徐海东并不是师长的最佳人选。

  

  第二位候选人就是周昆,1927年9月周昆参加了秋收起义,不久加入共产党,可以说他是一位从秋收起义中走出来的红军将领。在抗日战争开始后,周昆任八路军第115师参谋长。

  周昆是毛泽东亲自发现和培育的一员虎将,又深受林彪指挥风格的影响,当时盛传一句话,大意是说林彪手底下有三把最为精良的“机关枪”,他们分别是王良、周昆和陈光。

  这句话就是把这三个人比喻成了重机枪,重机枪在杀敌作战中威力巨大,周昆军事作战能力之高不言而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才,却因为中饱私囊,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1938年1月下旬,周昆奉命去武汉参加会议。在会上,周昆代表115师向上级组织递交了书面汇报材料,材料中把115师从进入山西抗击日军以来的作战经验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并和国民党的军官进行了探讨交流。

  周昆在返回途中路遇彭德怀,便向彭德怀作了此次会议的述职报告。然而汇报完毕后,他开始向彭德怀抱怨说,在国民党中,和他同部级的国将领,已经开上了洋车,住上了洋房,下馆子的时候也都是大鱼大肉,根本不像共产党一样只点素菜,他们生活过得好不惬意。

  

  再对比自己,就好像叫花子一样,他的想法遭到了彭德怀的严厉批判。然而,周昆内心越来越不平衡。没过多久,周昆奉命去第二战区司令部开会,顺便领取军饷,多达6万元。

  一个月只有5元补贴的周昆,在见到如此巨额的时候,先前的不公彻底涌上心头。6万元中,他拿出一半将其装到了信封里,并交代自己的警卫员务必把信封送回师部,而自己则拿着剩下的一半,就此消失。

  如果当时周昆能够及时悬崖勒马,端正思想,或许在一个月后林彪重伤之时,他作为最有资格的人员,会顺理成章接替师长一职,从此走上军事生涯的巅峰。然而最终的结果令人倍感遗憾,周昆注定无缘师长的身份。

  

  最后两位候选人压轴出场了,那就是罗荣恒和陈光。

  我们首先来讲一下罗荣恒,罗荣桓作为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一生恪尽职守,被誉为“政工巨匠”。1902年,罗荣恒出生在湖南省衡山县,他在长沙协均中学和青岛大学都读过书。

  1927年,25岁的罗荣恒在武昌中山大学就读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多场农民运动。由于较高的文化学历和知识水平,在起义运动中罗荣恒展现出了很强的号召力,这也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他参加了秋收起义,随后进入了井冈山。在职期间,罗荣恒从不因为职权在手而高高在上,不摆任何官架子,爱护士兵,对军阀作风深恶痛绝。在抗日战争的初期阶段,罗荣恒更是在115师这支战斗力超强的部队中,担任政治部主任。纵观罗荣恒的一生,可以看到他在统领军队政治思想方面更加有天赋。

  

  听完罗荣恒的介绍,我们再来了解下开国战将陈光。

  在众多战将中,陈光也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开国功勋。1907年2月24日,陈光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民不聊生的背景下,注定时势造英雄。1926年,陈光任乡赤队队长。马日事变后,陈光遭到了通缉,慌乱中带走12条枪,后来在陈东日的介绍下,陈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朱德带领南昌起义后剩余的部队,一路从粤北而来,经过莽山挺进湘南。在行军途中遇到一支赤卫队,他们的首领就是陈光。部队随赤卫队进驻栗源堡,在陈东日家中,部队一行人商定了“年关暴动”计划。

  陈光拿出自己的12支枪,朱德又额外留下几支枪支以便接应他们。在陈光的带领下,年关暴动开始了,他们打土豪,烧地契,收缴外国人的枪支……此时的陈光就展现出了较高的军事天赋。

  从陈光私藏枪支和誓死捍卫栗源堡等经历中,就可以看出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换言之,陈光是自觉选择武装斗争道路的,投身红军的意志坚定不动摇,其军事生涯的起点相当高。

  

  罗荣恒和陈光两人,到底谁该担任师长的职务呢?关于这件事,在任命时还发生了一则“趣事”。

  由于当时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八路军总部)在太行山,并没有和中央军委在一处。再加之当时的交通不便,通讯设备并不先进,两方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做好沟通。朱德和彭德怀作为八路军总部的代表,给蒋介石发送了电报,指定陈光代替林彪任115师的师长。

  而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军委参谋长滕代远,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起致电给罗荣恒,让他兼代林彪的职务,因而出现了“令出多头”的情况。大敌当前,115师作为最勇猛的战队,绝不可长期面临群龙无首的状态,需要尽快选出代师长。面对这样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指令,115师最终会按照哪个执行呢?

  

  让我们再回去看双方下达的指令。八路军总部除了在给出师长一职由陈光代理之外,把由于陈光晋升而留下的空缺的旅长之位也安排了人选,由343旅下的686团团长李天佑代为接替旅长一职,可见指令内容之详细,思虑之周全。

  而主席的命令内容则比较简单,只表明罗荣恒担任师长一位,可能只是权宜之计。再看两人的战绩功勋,陈光能被称为开国战将不是没有原因的。

  前面也讲到,刚开始从军时的陈光就展示出了极高的军事天赋,起点就不低。115师一共就有两个旅,他就是其中的一个旅长。在战争时期,陈光一直是我军的高级将领,他声名显赫,在军队中威望极高。

  再看罗荣恒,识文断字的他自从军以来很少面临带兵打仗,独立作战,更多的是从事政工行业,其中还负责培训过高级干部。1937年,他在晋冀一带的边界地区带头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战争不光是敌我双方武器数量和军队人数的决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以及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也很重要。很明显在这方面,罗荣恒是要远胜于陈光的,而且后来毛泽东在知情后,也表示尊重八路军总部的安排。

  加之鉴于当时蒋介石是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面子还是要给的。就这样,罗荣恒担任政委,陈光则开始了长达五年之久的115师代师长军事生涯。

  在此处插播一个小故事,讲述一下林彪与陈光之间的恩怨。1930年2月,在一场进攻国民党军队的恶战中,林彪深陷敌军包围,眼看就要被国民党擒住,是陈光不顾个人安危,率兵杀出重围,救林彪于虎口。而此时又在林彪赴苏联治病疗养后接替他的职位,可以说是很有缘分了。当然,后来两人在东北战场因“扣押电台”一事交恶,那就是后话了,此处暂且不提。

  

  陈光走马上任后,不负重托,和罗荣桓完美配合,两人“一文一武”采取分割围歼、夜里作战和埋伏偷袭等战术,先打敌辎重,再围歼其主力,共歼灭歼军第二十师团一部将近一千人,同时烧毁敌军汽车近80辆,战果累累。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两人率领部队从晋西一路打到山东,先后取得了午城、井沟战斗的胜利,公岭、油房坪王家池三战三捷,在山东樊坝、梁山等战斗中也大获全胜,保卫了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期间,还打了一场一直备受争议的陆房突围战斗,可以说这场战役为日后陈光遭受的冤屈埋下了伏笔。

  看到文章最后,我们也明白了为什么四位候选人中,最后选择了陈光的原因。陈光的军事天赋,使得他在担任代师长后,军中无人不服。这也侧面印证他当时地位之高,深得人心。

  然而,性情耿直的陈光最后的结局却较为凄惨。1950年初,他被中南军区冠以“通敌、反领导、要跑”的罪名,随后被带去武汉囚禁在一栋楼里。这位戎马一生的大将军最终含冤去世,年仅47岁。直到1988年4月中央才为其平反,陈光将军也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阿拉丁商贸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阿拉丁商贸网 X1.0

© 2015-2020 阿拉丁商贸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